2021年6月16日至17日,峨眉山佛學院禮請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向鴻作《堅持宗教中國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座;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袁鴻作《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講座;四川大學教授王大偉作《佛教制度的中國化》講座。三場講座是峨眉山佛學院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佛學院全體師生參加了講座。
6月16日上午9點30分,劉向鴻副主任從華夏五千年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講起,用多彩的歷史故事講述了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從印度佛教傳入后佛經的翻譯開始,講到人間佛教運動,用生動的事例講述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變遷;從黨的宗教政策的歷史,講到黨對宗教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探索,分享了黨從我國國情和宗教具體實際出發,探索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歷史過程。最后,劉向鴻副主任強調宗教界要從政治認同、社會適應、文化融合、強化自律四個方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宗教中國化。
6月17日上午9點30分,袁鴻教授從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中國共產黨百年經驗啟示兩大方面講解了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程。袁教授將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歸納為一條主線和三個階段,一條主線指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三個階段分別指在“站起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了救國大業;在“富起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完成了富國大業;在“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于本世紀中葉實現強國大業。最后,袁教授在關于中國共產黨百年經驗啟示中講到,一是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二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四是必須堅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6月17日下午2點,王大偉教授從中古時期“三綱”為主的制度模式到叢林制度,詳細地講解了唐宋時期佛教制度的中國化過程。王教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佛教制度的演變過程同寺院建筑的變化相結合,課程生動形象。王教授講到人事制度的變化時,從北宋《禪苑清規》、南宋《叢林校定清規總要》以及元代《敕修百丈清規》中作了詳細的對比。隨后,王教授講解了佛教中的茶湯制度、生活制度、起居制度、法會制度等,從制度的禮制性、嚴格的規約性、寺院制度建設的完整性、勸誡與教化性、深遠的歷史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講解。
三場講座,精彩紛呈,佛教徒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要貫徹落實好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好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佛教界的力量。
主辦單位:峨眉山佛教協會|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禪院|郵編:614200
峨眉山佛教協會電話:0833-5590995
川公網安備 51118102000121號
|
蜀ICP備07002121號-1
您是本站第14919582 位瀏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