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6日下午,峨眉山佛學院禮請南京大學傅新毅教授來院開展主題為《從唯事到唯識》的專題講座,佛學院全體師生參加了講座,講座由學院副院長法源法師主持。
傅教授以“空之所余”為線索,從《菩薩地•真實義品》的兩種自性,到彌勒論中“空之所余”的演變,詳細講解了“假說自性”與“離言自性”、《辯中邊論》對“中”與“邊”的辨別等?!翱罩唷笔侵柑撏謩e與空性,“此中唯有空”是虛妄分別中有空性,由此就有解脫的可能,而“于彼亦有此”是空性中也有虛妄分別,由此空性不能被如實認知,而有有情的流轉。傅教授講到,中道就是對“有故”、“無故”、“及有故”的如實認知?!坝泄省笔怯刑撏謩e;“無故”是無能、所二??;“及有故”是在虛妄分別中,有空性作為其法性存在,在空性中,也有虛妄分別以法的形式存在。按照《中邊論》的看法,這才是符合《般若經》所謂“一切法非空非有”的中道之說。
最后,傅教授分別講解虛妄分別和三性的定位。虛妄分別顯現為境的識,即顯現為義、有情、我、了別四境的識。這樣,所謂“唯事”、“唯有”,這個“事”與“有”就是指識。與之相對作為能、所二取的四境則是無,這就成了識有境無的唯識學說。而三性的定位中“唯所執、依他,及圓成實性,境故、分別故,及二空故說”,能、所二取的境是遍計所執性,虛妄分別的心識是依他起性,而能、所二取無的空性是圓成實性。此次講座大家仔細聆聽,認真記筆記,獲益匪淺。
主辦單位:峨眉山佛教協會|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禪院|郵編:614200
峨眉山佛教協會電話:0833-5590995
川公網安備 51118102000121號
|
蜀ICP備07002121號-1
您是本站第14831591 位瀏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