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佛教網消息:2018年4月28日,峨眉山佛學院禮請茶人淳風居士來院作《中國茶文化—茶史》講座,峨眉山佛學院全體師僧及善信居士到場聆聽講座。
淳風居士從三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中國傳統茶文化:一、茶的起源與文化,二、茶與寺院的因緣,三、中國的茶道精神。
中國茶的起源與文化與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演變緊密相連,淳風居士以此為線,將茶從神農時期到近現代在種植、功用變化、茶制、茶具、茶精神文化內涵的發展等方面作了一個非常詳盡的梳理。在神農時期,茶的利用方式是口嚼生食,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或以茶作菜來食用;后來伴隨社會發展、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出茶文化。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于表現詩詞書畫、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入了儒、佛、道思想,并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同時,中國茶文化一開始便與佛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端拇ǖ胤街尽酚涊d:漢時甘露禪師吳理真于四川蒙山親植茶樹,這是佛教僧眾植茶的最早記錄。此后,隨著茶文化的發展和佛教在中國興盛、發展,二者在歷史發展中逐漸相互滲入、相互影響,僧人在寺院周圍辟地種茶、采制茶、促進茶葉發展和制茶技術的進步,同時將茶用于修行中,茶道與佛教在思想內涵方面的找到越來越多的共通之處,形成了禪茶文化。淳風老師非常具體地介紹了浙江地區、江蘇地區、福建地區、安徽地區、四川地區等全國各地的古剎寺院在種茶、茶葉產制等方面的歷史因緣。
關于中國的茶道精神,淳風老師言:茶道在中國不同朝代不同政治的情況下,一直在流傳著,但是有關茶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各家說法不一,因不同的茶人對茶道都有著自己獨到的體悟和解釋,沒有確切一致的說法??偟目磥?,中國的茶道精神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和”、“德”、“真”“儉”。
尚和,“和”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是茶道的靈魂。中國人做事歷來講究“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天地人和”,“和”是中道。歷代茶人也將“和”作為一種襟懷,一種氣度, 一種境界, 在品茗中不斷修習, 感悟人生大道, 追求自我超越, 完善人格,達到天地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重德,德,是中國茶文化精神中最基本的內容,茶德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顯現,也是茶人在道德精神的流露。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
貴真,就是真誠、真實,發自內心的真誠對別人做出有益而適當的行為,真實不虛偽,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做人像茶一樣,真誠真實地奉獻出全部,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這既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茶人對人生價值的最終追求。
崇儉,“君子以儉德避難”。崇儉,不貪求,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像茶一樣有奉獻精神。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佛學院副院長滿霖法師最后開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體驗文化,中國的人文精神需要用生命去感受體驗,中國茶文化即是這樣一種注重感受和、體驗、參與的文化,大家學習茶道一定要領悟茶道里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僅當作知識來學習,注重外在形式而沒有生命內涵,這非茶道精神。喝茶要喝出茶道,在喝茶中用生命感受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傳遞,以此改變生命,升華境界,并將傳統文化精神傳承下去。人一輩子能專注一件事,泡好一杯茶,非??少F,修行亦如泡一杯好茶,需要一輩子一心一意的專注投入,法師希望大家用心領悟茶道精神,專注修行,將禪宗之道、佛法精神傳承下去。
講座結束后,28號下午至30號,淳風老師繼續帶領佛學院本四班的學僧更深入具體地學習中國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紅茶)的基本特點、加工、制作方法、沖泡方法、典型代表、功效,中國歷代茶器和茶器的分類,日本茶道。
在學習的過程中,淳風老師指導學僧學習泡茶的工序、禮儀。學僧在具體的實踐中感受中國茶文化的魅力及其蘊含的人文精神氣息。掌握了相關的茶文化、茶禮儀和泡茶工序后,30日晚上七點,佛學院本科四年級學僧于圓覺山房舉辦畢業感恩茶會。
主辦單位:峨眉山佛教協會|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禪院|郵編:614200
峨眉山佛教協會電話:0833-5590995
川公網安備 51118102000121號
|
蜀ICP備07002121號-1
您是本站第14963711 位瀏覽者